
1945年,中国历经了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终于结束。在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以为终于迎来了曙光之时,黑暗中突然出现了一只大手,将中国又推到了内战的处境。
不仅如此,蒋介石还冠冕堂皇的以邀请共产党领导人共同商讨战后问题的理由,邀请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
为了维护军队的安稳,也为了国内人民不再饱受战乱之苦,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力排众议,决定答应蒋介石的要求,前往重庆进行谈判。
而重庆彼时正是蒋介石的地盘,两党严峻的形势与种种无不让大家为此忧心忡忡,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毛主席竟然真的全身而退。多年以后众人才知道,只因为他做了这两件事。
那么能叫毛主席从龙潭虎穴中全身而退的两件事究竟是什么呢?
战后的争端
1945年,我国终于结束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
对于全国上下,这无疑都是最大的好消息。可此时,却有一个人在昏暗的办公室里愁眉不展,这个人就是蒋介石。
抗日战争的胜利固然值得高兴,可这战后的政权和成果分割问题,却的浮出水面。
为此,蒋介石主动向四面八方的各个军队发出了电报,其中也包括共产组织的军队在内,电报中称所有的战争以后的成果都由国民党军队统一分配,任何军队不得擅自做主。
到此蒋介石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他试图抹去共产组织对于抗日战争成果的贡献,独吞战后的中国。
对此,一心一意面对抗日战争的共产组织,军队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却没想到同年8月,蒋介石又改变了主意,调转矛头,邀请毛泽东前往重庆进行谈判。
共产组织内部人员统一认为毛主席此行的危险程度太大,毛主席本人对于此次蒋介石的邀请也是持拒绝态度。
虽然蒋介石在抗战初期,对抗日战争的贡献功不可没,但他后期的种种行为却让人感到大失所望,尤其是抗日战争中途他调转矛头改向清除共产组织人员的行为实在是叫他难以接受。
于是,毛主席首先是以朱德军队的名义提出了6点要求,委婉的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又以个人名义发出电报,电报中声称带蒋介石表明自己的态度以后,毛主席自然会前往重庆与其进行友好协商。
与此同时,共产组织在上海,北平多地连战连胜,这一切都在无声的向蒋介石施压。
得到共产组织作战胜利的消息后,蒋介石寝食难安,最终再次发出电报,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谈判,早日完成建国大业,电报中情真意切,措辞恳切。
让他没想到的是,毛主席再一次拒绝了他的请求,并表示自己会派周恩来总理前往重庆。
迫不得已前往重庆
万万没想到,蒋介石直接就拒绝了毛主席的提议,并声称:此次谈判完全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共产组织的行为无疑是在为以后独吞抗战胜利果实作铺垫。
在蒋介石看来,如果他再三邀请,如果毛主席不来,那么这也可以让他顺理成章将内战的名头安在我党身上,不仅如此,蒋介石深谙彼时为国民党老巢的重庆,对我党人士的危险。
经过再三思索,面对这样的情况,毛主席纵然知道前路危机四伏,还是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这架飞往重庆的飞机。
对于蒋介石这种逼迫的方式,毛主席只能是见招拆招。
可对于毛主席的妥协,蒋介石可以说是极端自负的认为,共产组织已经向自己妥协,只要等毛泽东来到重庆后,自己稍稍施压将其囚禁,毛泽东就会对自己俯首称臣。
在蒋介石的心里,他是一直将毛主席当做自己的下属的,甚至于他认为,共产组织没什么大威胁。
但是很快蒋介石就发现,毛泽东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软弱。
首先就是,在来到重庆之前,毛泽东就已经预料到了蒋介石一定是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所以,他提前吩咐下去。一旦自己不自愿的踏上了前往重庆的飞机,自己的手下就要立即将自己留在办公桌上的事件登报。
于是,还没等毛泽东到达重庆,蒋介石就已经看到了报纸上的内容。头版头条上赫然写着——蒋介石已经将主和的张学良等人囚禁,毛泽东此次前往多半也会被囚禁甚至杀害。
自己的小心思就这样公然被公之于众,蒋介石愤怒的同时,却又不敢轻举妄动。如果此时他按照自己原来的计划进行,那么他势必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指责。
毛泽东来到重庆以后,蒋介石假惺惺的盛情招待。先是,在自己的府邸中亲自设宴为毛泽东接风洗尘,并且亲切的称呼毛泽东为润之。
不仅如此,他还安排毛主席住在了自己家里的客房,要知道自从蒋介石来到重庆以后,这还是蒋介石第一次留人住在自己的家里。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蒋介石似乎都是在为了国家的安定,自降身份来请求毛主席参与和谈。
可是,在深夜里,毛主席却发现自己的门口站了人,毛主席前去询问时此人却声称是蒋介石安排过来负责保护毛主席的,需要在此站岗而事实上,他负责监视毛主席每日事无巨细的向蒋介石汇报毛主席的行程。可以说毛主席在重庆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蒋介石的监控中。
到了第二天真正聊到了战后成果的分割问题。当毛主席表示共产组织希望能维护自己的利益,保留军队和解放区的领导力,与国民党和其他民主党一起, 分享战后成果时。
蒋介石的假面终于撕下来了,他不再有一开始的耐心的和善,转而采用了半囚禁的方式对毛主席进行了多次审判,间接的表示如果毛主席不妥协很可能会离不开重庆。
不仅如此,就在双方互不想让的关键时刻,毛主席的秘书李少石竟然没国民党士兵枪杀。对此,蒋介石解释为意外事故。可什么样的误会会让国民党士兵不顾身份的枪杀毛主席的秘书呢?
对于在这样的关头发生这样的事情,实在让人很难不多想。
由此可见,毛主席此行可谓是危机重重。
蒋介石有恃无恐,却没有想到,毛主席早在来到重庆之前就想好了对策。
真正让毛主席脱身的,还要数他采用的两条妙计。
妙计脱身
这妙计一就是,在毛主席来到重庆之前,就已经交代过朱德等骨干,不要觉得自己在蒋介石的手里就畏畏缩缩不敢打,相反不论蒋介石有什么微小的挑衅动作都要还回去,维护住自己的利益。
可能很多人疑惑,毕竟毛主席此次可是没有带领任何部队只身前往重庆的,这领导人都在别人的地盘上,此刻的共产组织如果再反击,岂不是将毛主席放在了危险的位置上。
殊不知,这才是毛主席的高深之处。他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正是因为他足够的了解蒋介石。
蒋介石这个人一项是吃硬不吃软,他的性格就是这样,非常的极端化,不是得寸进尺那就是自怨自艾。毛主席来到重庆以后,蒋介石为了彰显自己的领导地位,一定会对共产组织提出一些过分要求或者在军事力量上挑衅共产组织。
此时如果我党选择隐忍,蒋介石就会以为自己的手段有效,从而加变本加厉。
相反如果此时,共产组织毫不退让,那蒋介石就会思考起来。
毛泽东都在自己的手里,究竟是什么让共产党如此的有恃无恐?一旦他开始对共产组织的实力重视起来,他就会越来越胆怯,反倒是更加的不敢轻易再来挑衅共产组织。
所以,在此刻毫不退让才是最好的选择。
后来的结果也果真验证了这一点,在蒋介石的授意之下,国民党暗自派遣了一支九万人的军队,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之下就对共产组织军队发起了进攻,共产组织毫不畏惧,果断反击,一举歼灭了敌军三万余人,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蒋介石得罪嚣张气焰。
而毛主席能成功离开重庆的第二个妙记就是交朋友。
相比于此时已经慌了神,以为自己的弟弟岌岌可危的蒋介石,毛主席可谓是云淡风轻,不仅不担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会因为蒋介石的介入而产生动摇,反而开始拜访在身在重庆的名人。
毛主席在重庆期间拜访的名师多达上百人,其中不仅包含有宋庆龄等民主党,还有很多的文学大家甚至是国民党右派。
毛主席相继传输共产党领导同志的中心思想和希望世界和平的主要愿望。并希望能借此让大家更了解共产党,并不是蒋介石口中的匪徒。
他们在毛主席口中了解到了真正的共产党,了解到了共产党真实的领导。珠玉在前,他们再也不能接受蒋介石狭隘自私的内心了,立马投身到了共产组织事业中。在毛主席的不懈努力之下,共产党又增添了一批强有力的执行者。
不仅如此,毛主席在离开延安之前,在自己的生死还未补的条件之下,还进行了一些列的职务安排,导致就算离开了毛主席的领导共产组织内部依旧有条不紊。
首先他推举刘少奇在自己不在延安时担任代理总指挥。依照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他每日的工作量非常巨大因此在自己不在延安的时间里,他必须找到一个人代替自己处理这些事务而刘少奇就成为了不二人选。
其次,他将中央军委的职务也交给了刘少奇和朱德等人。为了确保党内事务的处理,万无一失,他必须保证在自己不在延安的时间里,共产组织军队依旧能受到严格有序的管理。
最后,他安排彭真,陈云二人为候补书记,顶替了自己和周恩来总理的位置,继续我党当时的五大书记政策。
由这些安排可以看出,对于蒋介石找自己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毛泽东也是不能百分之百确定的。他慷慨赴约,却依旧担心在自己整走后或者说是万一发生了些什么事情以后,党内会由于没有安排好而发生动乱。
在毛主席来到重庆43天以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紧密安排下,毛主席返回了延安。在重庆期间,由于毛主席时刻紧绷着自己的精神,并且在极端紧张的情况下拜访了很多名人,身体早已透支。回到延安后不久就病倒了。
好在不多时,毛主席身体康复,又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新的征程。
这样的殚精竭虑,不禁让人动容。
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国民党内部决议和人民群众的声音,公然撕毁和平协议,发起内战。
但是这样违背民心的行为势必会遭到反噬,三年内战结束,蒋介石仓皇逃窜到台湾。也许一直到最后,蒋介石依旧没有意识到,打败他的或许不是共产组织,而是他狭隘黑暗的内心。军事力量和强大的靠山或许能成为他的助力,却不能成为他统一中国的致胜法宝。
